( 三 )
通常的华侨和港澳同胞捐资项目都落实在自己的故乡;也有几位经济实力特别雄厚的企业家捐巨资,支持各地大学和其他文化体育、医疗机构的重点项目的建设。
但是沈炳麟有所不同。虽然也是从自己的故乡开始,而他的捐资原则是“雪中送炭”,主要用于扶贫、赈灾;金额小,项目多,覆盖面广阔,尤受广大农民的欢迎,从全国侨界看来,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。
我们回头看一看,它的发展历程。
他早年在故乡捐资,都是由至亲好友协助操办。 1988 年 10 月下旬,他偕夫人亲自到本省的宁海、奉化两县的百年未遇的洪灾灾区实地考察、救灾。考察结束时,他向我提出来,他说浙江比较富裕,安徽、江西两省比较贫困,可否介绍他找这两省的侨办,协助扶贫。毋庸置疑,我的答复是肯定的。但对浙江要做具体分析。我说浙江山多田少,交通不便,发展不平衡,当时还有人均年收入在 200 元左右的 5 个贫困县。他要求提供资料。
|
|
我急急收集了本省磐安和景宁畲族自治县两个山区贫困县的资料,于 11 月 3 日送去。当时,有关方面的报告强调那里是“革命老区”,希望以此引起重现。我考虑,沈先生的宗旨是扶贫,不为其他。报告要有针对性。我因此作了删改,突出一个贫穷问题,略去“革命老区”的名义。他的代表随即前往考察。考察结果,认为我们送的资料是真实的,那里确实很贫困。因比决定,为景宁县医院捐人民币 62 万元,建门诊大楼一座,这是当时他的捐资项目中,金额最大的一个;为磐安县中学和仁川乡中心小学各捐建 1 座教学楼。这样便揭开新的捐资扶贫的一幕。 |
 |
|
|
|